游客
题文

(10分)【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种蓝,它不是普鲁士蓝,也不是蒂凡尼蓝;它不是大海的蔚蓝,也不是蓝莓的深蓝;它叫“APEC蓝 ”,曾用名“08奥运蓝”,它属于北京!在亚太经合组织(英语缩写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期间,在大家的努力下,北京终于一扫雾霾,绽放出蓝色的天空,简称为“APEC蓝”!“人努力,天帮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 1月10日欢迎晚宴致辞中总结出“APEC蓝”的成功原因。
(1)“APEC蓝”形成的“天帮忙”指的可能是什么。(6分)
(2)为留住“APEC蓝”,列举个人能做的“人努力”。(4 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地当地时间6月6日下午6时15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机降落在该国的图示地区的国际机场。习近平将与该国总统在随后两天举行庄园会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下面甲图是某国某州区域图,乙图是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材料二圣迭戈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型城市,被誉为“全世界最舒适的地方之一”。这座城市建有世界一流的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共有5所大学和7所学院,全市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有学士学位;是生产无线通信产品的高通公司总部所在地,也是IBM、诺基亚、爱立信和英特尔等的研究基地之一。
(1)当习主席踏上该国时,北京时间是_____。图中甲河此时是汛期还是枯水期?______。
(2)乙图中三城市所在地区典型自然带是
(3)说出图示地区由北向南降水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4)图示地区南部是该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请从气候角度评价其生产条件。
(5)根据材料分析圣迭戈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

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近几年,围绕特色资源,格尔木以盐湖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盐湖工业的带动下,格尔木油气加工、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集群也在逐步形成,并与盐湖化工业逐渐衔接,形成大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1)下图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判断:

A、B两幅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图,说明原因。
(2)概括图中区域主要城镇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3)图中高原北部(除风能外)和高原南部可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分别是什么(各写一种),分析其原因。
(4)对于格尔木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社会上的争议很大。你是否赞成格尔木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产业?说明理由。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左图为 “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A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地貌结构和农业结构图,下右图为A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图。

材料二: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价值。湖泊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P湖泊湖区水域面积广大,丰水季节大量蓄洪,干旱季节,又把蓄纳的洪水慢慢地还给长江。p湖泊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湖区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1)P湖泊湖区成为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的自然区位条件
(2)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曾迅速缩小。其主要原因是。
(3)简要分析P湖面积减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4)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图示区域进行了流域综合整治,其西南地区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建立起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然而果园中由于果树比较稀疏,其水土保持的功效有限,在果园中大量施用化肥影响了农产品品质,同时农村生活能源严重缺乏,针对这些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和图丙分别是对应区域的景观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判断布里斯班的气候类型,并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布里斯班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对比甲乙两区域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3)对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的原因。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夏季,人们用“水深”“火热”来比喻我国的天气,可谓恰当之极。夏季的高温波及南方多数省份,许多城市的气温在40℃以上;而北方地区却是雨水不断,东北地区更是暴雨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其中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2013年8月1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形成高温天气的原因差异(8分)。
(2)2013年夏天南方电力供应形势比往年同期更加严峻,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3)专家认为,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造成2013年夏天北方大水、南方酷热的自然原因之一。试从积雪冰川的多少与地温、气温、季风环流的关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