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 | ①②③④ | B. | ②④①③ |
C. | ③①②④ | D. | ④①②③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兼爱”“非攻” | B.“仁者爱人” |
C.“因材施教” | D.“创办私学”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 B.世袭制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他至死都认为他到达了印度,但事实上,他到达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欧洲人从来都不知晓的新大陆。”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材料中的“他”是:( )
A.达伽马 | B.迪亚士 | C.麦哲伦 | D.哥伦布 |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是古代()
A.阿拉伯人 | B.埃及人 |
C.巴比伦人 | D.印度人 |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东北人民的“苦难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 B.西安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