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统计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 A. | 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
| B. | 联邦德国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
| C. | 西欧各国经济迅速恢复持续繁荣 |
| D. | 日本实行"科技立国"促进经济飞速发展 |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主权归属不同 | B.社会制度不同 |
| C.经济政策不同 | D.外交政策不同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 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 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 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
| 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他们要求“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设立经济特区 |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 C.扩大企业自主权 |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20年前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 |
| B.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
| D.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
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
| B.现代中国农村巨变 |
|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