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自古以来,我国各朝代都注重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维护国家的统一。
材料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1)“扫六合”实现统一在哪年?秦王统一后如何管辖边疆的?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西汉、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清朝前期分别设立哪些机构加强对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的管辖?
(二)近代以来祖国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
材料三 战争打响后,沙皇政府认定这是趁火打劫的大好时机……860年初,沙皇政府决定仍以“和平”和“中立”的身份,周旋于中国和英、法之间,为俄国谋取最大的利益。
(3)19世纪,俄国最终“谋取”到什么“最大利益”使我国版图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列强割走的最早的领土是什么地方?
材料四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4)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于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新中国为完成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什么方针?同时为解决台湾问题给我们带来希望和信心的是哪两件大事?
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它的分析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材料二: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24日在哥德堡参观了沃尔沃轿车公司总部 。温家宝表示,沃尔沃和吉利的联姻在中瑞两国成为一段佳话……这种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是资本的合作,也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合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的交流。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份。2011年在德国市场满意度调查中,沃尔沃汽车击败本土豪华品牌排名第一。 --新华网记者瑞典哥德堡报道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体现是什么?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回答:面对经济全球,中国的主张是什么?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吉利与沃尔沃在"联姻"中是如何实现互利共赢的?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
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材料二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了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科技改变世界】
A【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请问:
(1)培根所说的“在航行方面的发明”是指我国古代哪项科技成就?
B【近代欧美国家的科技革命】
(2)英美两国在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时分别走在前列。其走在前列的代表性的成就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C【现代科技革命及成就】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对我们日常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是哪一项?列举我国取得的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一例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请你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
如图,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从改革家身上了解历史上的改革。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同一时期的日本,也进行了一次同样性质的改革,你知道是哪次改革吗?这两次改革使两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转折?(2分)
(2)罗斯福的改革被称为“新政”,这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体现在何处?(2分)
(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指引下,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34年的起点是什么?(1分)
(4)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国家探索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名称是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
(1)上述图片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 二战以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矛盾,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敌对的“冷战”政策。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对抗,对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3)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