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分别点燃乙烯和乙炔,乙炔产生的黑烟更浓 |
乙炔的含碳量高于乙烯 |
B |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红色褪去 |
BaCl2溶液呈酸性 |
C |
分别取绿豆大的钾和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盛水的烧杯中,钾反应更剧烈 |
钾的金属性比钠强 |
D |
测定相同浓度的盐酸和磷酸溶液的pH:盐酸的pH较小 |
氯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
M和N两溶液分别含有下列十二种离子中的五种和七种离子:K+、Na+、H+、NH4+、Fe3+、 A13+、Cl―、OH―、NO3―、S2―、CO32―、SO42―。己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M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则N溶液里的阴离子应该是
A.OH―、CO32―、SO42― | B.S2―、Cl―、SO42― |
C.CO32―、NO3―、S2― | D.Cl―、SO42―、NO3― |
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加Ba(OH)2溶液,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2Al3++3SO42-+3Ba2++6OH-→2Al(OH)3↓+ 3BaSO4↓ |
B.Al3++SO42-+Ba2++3OH-→Al(OH)3↓+BaSO4↓ |
C.2Al3++3SO42-+3Ba2++8OH-→2AlO2-+3BaSO4↓+4H2O |
D.Al3++2SO42-+2Ba2++4OH-→AlO2-+2BaSO4↓+2H2O |
将3.2克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的1/2),通入一盛有足量Na2O2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过量O2,并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最后容器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A.3.2g | B.4.4g | C.5.6g | D.6.4g |
工业上采用NH3作还原剂脱氮原理为:
NO(g)NO2(g)
2NH3(g)
2N2(g)
3H2O(g),
烟气以一定的流速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逸出气体中氮氧化物含量,从而确定烟气效率,右图是两种不同催化剂的脱氮效率曲线,判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B.催化剂①、②分别适合于250℃和450 ℃左右脱氮 |
C.曲线①、②最高点表示此时平衡转化率最高 |
D.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没有影响 |
已知25℃时,下列物质的电离常数大小顺序为:H2SO3(一级电离)>>HSO3->
水杨酸(
)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
B.![]() ![]() |
C.2![]()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