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中除草、治虫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
B.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培育抗虫作物,利用了其间接价值 |
C.饲养家禽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产蛋率,这是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 |
D.该生态农业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
(改编题)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网身长145㎝,网目孔径0.169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 |
物种2 |
物种3 |
物种4 |
物种5 |
物种6 |
物种7 |
物种8 |
物种9 |
物种10 |
||
甲类群 |
样本1 |
55 |
10 |
0 |
15 |
12 |
0 |
42 |
0 |
21 |
10 |
样本2 |
22 |
30 |
0 |
23 |
13 |
0 |
41 |
0 |
22 |
12 |
|
样本3 |
44 |
20 |
0 |
20 |
15 |
0 |
39 |
0 |
20 |
11 |
|
乙类群 |
样本1 |
33 |
40 |
12 |
40 |
0 |
10 |
25 |
11 |
15 |
22 |
样本2 |
35 |
60 |
10 |
41 |
0 |
12 |
30 |
14 |
27 |
21 |
|
样本3 |
33 |
50 |
18 |
35 |
0 |
11 |
25 |
12 |
16 |
19 |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 |
B.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
C.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不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 |
D.早期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才可取出向受体移植 |
(原创题)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哪项是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
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
B.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
C.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明它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D.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第二次污 |
次级卵母细胞的第二次成熟分裂完成于()
A.排卵前,在卵巢内 | B.受精前,在输卵管内 |
C.受精时,在输卵管内 | D.排卵后,在腹腔内 |
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
B.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 |
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
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