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 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请回答: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_________。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10分每空2分,遗传图解4分)遗传学家摩尔根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1910年5月摩尔根在实验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尔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想知道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便做了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1)根据摩尔根的杂交实验结果,你能分别获得哪些结论?
①果蝇的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或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②果蝇的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F2中果蝇性别表现,摩尔根提出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试用遗传图解释摩尔根的实验结果(红眼基因为B、白眼基因为b)
(3)摩尔根通过测交进一步验证此假说是否正确,他选用__________类型果蝇交配,若此杂交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时,则假说是正确的。
(10分除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图(一)中A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体内处于某状态下的一个细胞,B、C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二)为该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动物的性别为__________,结合图二分析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A细胞处于__________时期,C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用图一中数字表示)分裂过程中。图一中B细胞最终分裂结束后,一般情况下,E的基因型是AB或__________或aB或__________。
(4)试在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的比例”的变化情况。
(10分,第1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内,①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和__________,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__________、C—G-、G—C。①②③过程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需要原料、__________、酶、能量等条件。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6%、16%,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
(4)请用一个图解表达人体内包含①②③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步骤第一步A表示__________,通过PCR技术可大量产生,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B表示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__________等。
(2)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其中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使用的绵羊受体细胞为_____,④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和早期胚胎培养(或胚胎移植)。
(3)B→D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在棉花细胞中是否成功表达,从分子水平上鉴定可以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12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l、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l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IV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III,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III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_____(K、K/2)值,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