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 进行改造。
(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 基因或合成 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 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 。
(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 和 ,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在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 进行鉴定。
【生物一一生物技术实践】
啤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料之一。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F: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_____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是否能在 E生长筛/,马突变菌。
(2)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3)小麦脱粒以后还有大量的麦秆,其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
(4)突变菌往t斟仔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的作用是,加入DNA聚合酶的作用是。
I、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体细胞中含有56条染色体。有结黄茧的,也有结白茧的。茧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黄色基因A对白色基因a为显性。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A的表达而使蚕茧为白色,而b基因不会抑制A的表达。皮肤正常与皮肤透明分别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AaBb的家蚕相交,后代结茧情况及比例是,将结黄茧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结茧情况及比例是。
(2)雄蚕比雌蚕产丝多,质量好。请选择亲本进行杂交,使其后代在幼龄阶段就区分雌雄个体,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
(3)让基因型为AaBbaZDZd和AabbZd W的个体相交,后代中的基因型有种,出现黄茧、正常肤色雄性个体的概率为。II、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
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同源区段上),刚毛(B)对截毛(b)
为显性;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
体上(位子X染色体特有区段上),红眼(R)时白眼(r)
为显性(如右图所示)。
果蝇的性别常常需要通过眼色来识别。
(1)若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对性状的遗传,果蝇种群中雄果蝇的
基因型除了有XBYB(如图所示)和XBYb外,还有。
(2)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雄果蝇,现有一只红眼刚毛雄果蝇(XRBYB),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它的基因型,应选择表现型为雌果蝇与该只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
①如果子代果蝇均为刚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勾XBRYB;
②如果子代红眼果蝇为刚毛,白眼果蝇为截毛。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
③如果子代____,则雄果蝇基基因型为XBRYB。
I、图一表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二表示动物细胞某种活动情况。据图作答。
(1))图一细胞内完成能量转换的结构有(填标号和名称):该细胞在离体条件下脱分化后,增殖过程中会消失的结构有、、(填标号和名称)。
(2)研究图二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3)若图一是油脂腺细胞,参与油脂合成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和参与图二所示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活动的细胞结构相比,不同的是。
Ⅱ、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5) |
12小时后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实验结果: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无关变量:。
(2)Mikael没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____。为什么?
(3) 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深究提供建议。
(4)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
A.柱形图,12小时后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B.柱形图,开始时的=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C.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D.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Ⅰ-2无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乙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2)Ⅱ-5的基因型是,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3)如果Ⅲ-11和Ⅲ-12结婚,生育的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4)如果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患乙病的概率是,不患病的概率是。
有两个纯种玉米,一个是高产非甜粒(DDTT),另一个是低产甜粒(ddtt),欲获得高产甜粒玉米,现有三组育种过程:
第一组是: DDTT× ddtt → F1(自交)→ F2
第二组是: DDTT× ddtt → F1, F1的配子发育,再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是: 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等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高产甜粒品种。试问:
(1)第一组采用的育种方法是,其原理是。F2出现高产甜粒的概率是,F2的高产甜粒中纯合子占。
(2)第二组采用的育种方法是,首先要通过获得单倍体幼苗,然后用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3)第三组采用的育种方法是,一般是用射线处理(休眠的、萌发的、干燥的)种子,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