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试管婴儿是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是为了不生出患病孩子,因此无需考虑性别 |
B.植入前,可以通过诊断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 |
C.针对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 |
D.针对女方是血友病患者,而男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女胎植入母体子宫 |
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施药前图中生物构成群落 | B.施药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变 |
C.附近林区存在甲昆虫 | D.附近林区存在乙昆虫 |
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积累Na+,以维持细胞外的高浓度Na+环境,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再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完成葡萄糖的吸收,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易化扩散 |
B.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
C.结构I和结构II均为载体蛋白,因此在行使功能时可以互换 |
D.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与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人们发现根皮苷可抑制结构I的活性,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血糖将会下降 |
当细胞癌变后,它会表达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
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
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一蛋白复合物 |
D.癌变细胞在丙细胞的作用下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
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 |
B.该的培育是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典型实例 |
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 |
D.丁过程中早期胚胎须移植到与供体表现型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宫内 |
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纤维上电位的产生、变化与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细胞膜上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下图表示箭毒、烟碱对突触后膜上Na+通道通透性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内负外正,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 |
B.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人体中箭毒的症状是肌肉松弛 |
C.Ach受体同时也是一种通道蛋白,一旦与Ach结合,即刻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
D.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是Ach含量显著减少,用烟碱类药品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