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因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下列不符合梁启超意思的是(   )

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
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
C.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激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
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1年的大水灾几乎包括了沿江沿海所有的主要省份。……临时大总统刚上任,即表现出对灾民疾苦的极大同情和关切,表示:“本总统忝为公仆,实用疚心。”面对各地要求救灾款项的急电,他命财政部拨款,并同意向四国银行团借款赈灾。然而,南京临时政府面临各方面压力,没有条件切实解决救灾问题。此处所说的压力,主要是指

A.时间短促,财政困窘 B.战争未息,交通阻塞
C.满清未灭,无心赈灾 D.政权移交,无人理事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乡村小学教师把《从军歌》教给一代又一代的农家子弟:“共和国号召我们,我们要懂得胜利或懂得牺牲,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生存,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献身。”这表明

A.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 B.法兰西民族主义萌发
C.法国人民建立共和的愿望强烈 D.共和政体在法国日益深入人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此语主要是针对什么而言

A.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
B.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
C.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少控制力
D.美国享有高度的民主制度

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1640年英国革命史》一书中叙述查理一世被审判时的情景:“第三次开庭在1月23日,情形还是同过去一样,人民向国王表示同情,且变得日益热烈起来。盛怒的军官们及士兵们虽然大声叫喊‘执行法律,杀头!’也是无济于事。……‘上帝拯救国王’的群众呼声在四面八方起伏回荡。”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专制统治的民意基础强大 B.内战后议会取得了绝对的权威
C.建立共和政体的群众基础良好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具有复杂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