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军纪方面,国王的部队和克伦威尔指挥的部队,显露出很大的区别。国王的军队……无法有秩序地再重新结合起来投入战斗,也不可能做到在同一天发起第二次攻击……克伦威尔的军队则完全不同,如果他们进攻得手……或暂时溃退,他们能重新集合起来,排成整齐的队列,等待新的命令。”
——克拉伦顿
材料二 “我可以这样说,在尚未失传的历史典籍里,找不到一支军队像我们这支军队一样遭受这样闻所未闻的艰苦环境,而且自始至终一贯地以忍耐和刚毅的精神来承受这种艰苦…… ”
——华盛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克伦威尔军队和国王军队相比有何不同?(2分)试分析其原因?(2分)
(2)材料二中华盛顿所说的环境“艰苦”程度如何?(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说克伦威尔和华盛顿所率军队的相似之处。(3分)
17~18世纪的欧洲出现空前的中国热,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简述欧洲“中国文化热”出现的背景。(2分)
(2)“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3)从何时起中国开始失去世界领先地位? 造成这种状况的国内国际原因有哪些(5分)?
阅读材料(10分)
(1)图1、2的宗教建筑分别属于哪一文明体系? 图2所示的宗教建筑在该文明体系中有何功能?(4分)
(2)两大宗教对中世纪各自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各举一例说明。(4分)
(3)这些宗教建筑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上两大宗教对外传播的特点有何不同?(2分)
材料一:梁启超在1923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
(1)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 采取了什么措施? 其主要内容和结果怎样?(6分)
(2)制度上感觉不足,导致哪些了重大事件的发生? 请任选一个陈述其主要内容。(5分)
(3)“第二期所经过的时间,比较的很长”,请写出第二期的大致时间范围。当时的世界背景如何,这种世界背景对当时中国形势有何影响?(4分)
(4)“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中的革命是指什么事件? 有人说它成功了,也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是怎样认为的,请说出理由。(2分)
材料二: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5)你认为“新旧之争”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请以两个具体史实为例。(3分)
(6)纵观西方近代化历程,各国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对此,你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选择一个角度,以具体史实为例,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和充分,表述流畅。(20分)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世界。(10分)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
(1)“独特的有利条件”除了材料提到的之外,请再举两例。(2分)
(2)“雄厚的资本积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3分)
材料二: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约翰尼夫:《战争与人类进步》
(3)这场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巨大的变化?(3分)
(4)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j分)
儒家文化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0分)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孔子的主要思想成就有哪些?(2分)
(2)汉武帝和他的近臣是如何将这种思想加以实践的?(3分)
材料二: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代思想观念柔和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3)请列举三例唐朝时期发生的史实,说明“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3分)
(4)从“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