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拟收复河湟(1874年,左宗棠平定甘肃河湟地区人民反清起义)后,即乞病还湘。今既有此变,西顾(向西边看过去)正殷(繁忙),断难遽(着急)萌(产生)退志,当与此虏周旋。”
——左宗棠致湘军将领刘锦棠的信
材料二 “China can not miss Shandong as same as the we stworld can not miss Jerusalem(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费加罗邮报》引用的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名言
材料三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与此虏周旋”的结果如何?
(2)据材料二,说说巴黎和会对顾维钧的外交诉求作出怎样的决议?
(3)材料三所述要收回的是哪个地方?
(4)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对待哪一问题上具有着坚定的意志与决心?
材料一:裁并机构,精简人员,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海陆军,改革科举制度,开办京师大学堂。
材料二: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是哪个运动的主张?该运动的主张与洋务运动主张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⑵材料二是哪个组织的主张?其领导人和指导思想是什么?
⑶这两次学习西方并没有挽救中国,而是屡遭挫折,请说出两个原因。它们的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⑷、有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认为它失败了,你怎么评价辛亥革命?
材料:道光二十二年(1842)8月29日,由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在南京签定,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
⑴、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什么性质的条约?
⑵、英国人发动“通商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觉得条约中哪一内容能反映这一目的,并说明理由
⑶、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发明,先后出现手工纺车,珍妮纺纱车,水力纺纱车和蒸汽机带动的纺纱机。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进入了新阶段。这一时期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尤其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力,成为重要的动力。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哪一阶段的发明?这一阶段在交通方面的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及其发明者是谁?
⑵、电动机是谁发明的?他是哪国人?
⑶、材料二中电力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
①
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
②③
请回答:
(1)“用史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两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①、;
②、;
③、。
(2)简要分析唐代中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大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到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三: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摘自《明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制度是哪个朝代的什么中央官制?举出一位曾在其中任重要职务的重要官员?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制度?“中书省”是什么机构?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文中的“帝”指谁?(2分)材料三相对于材料一和二在制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