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以下表述符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特征的是( )
A.反传统——启蒙 | B.反帝——救亡 |
C.反西方——冷战 | D.反教条——开放 |
2014 年 2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审议,将每年 12 月 13 日定为 国家公祭日,纪念 30 多万死难同胞。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 B.七七事变 | C.南京大屠杀 | D.台儿庄战役 |
“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七七事变 | C.甲午中日战争 | D.九一八事变 |
下图是1936年12月30日《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从标题看该报道的观点应该是()
A.肯定张杨的行动 |
B.批评张杨的主张 |
C.反对国民政府 |
D.保持中立立场 |
“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评析的是()
A.北伐战争 | B.抗日战争 | C.解放战争 | D.抗美援朝战争 |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是()
A.1936年12月 | B.1937年12月 |
C.1938年12月 | D.1939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