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6月12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该文章
| A.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 B.有利于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 |
| 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 |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 A.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
|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
|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
|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从历史上看,中国同绝大多数
亚非国家的“同”是
| A.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 | B.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 |
| C.超级大国的政治控制 | 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
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
| 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 |
| 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 |
| 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 |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
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
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
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
根本的是
|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
|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 |
中新网2009年8月4日电,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台湾民众不反对胡锦涛与马英九会面,其中72%的民众希望在马英九本届任期内举行,30%的民众希望胡锦涛能来台湾。促使这—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两岸之间人员往来、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②两岸“三通”的基本实现;③国共两党交往的不断增多;④“一国两制”在台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