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 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
| A.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
| B.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
| C.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
| D.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视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
| 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 |
| 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 |
| D.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 |
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 )
| 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
| B.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
|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
| D.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 |
2012年3月,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他曾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 B.忽视民主与法制 |
| C.经济困难,物质生活水平低 | D.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
如果继续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上述两难命题可以反映( )
| A.胡佛政府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败 |
| B.罗斯福新政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
| C.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在苏联的具体表现 |
| D.英国撒切尔新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背景 |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
|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
| C.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
| 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