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片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
|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60年代 |
| C.20世纪7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 |
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
福利制度是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为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政策主要体现出( )
| A.对社会生产的调节 |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
| C.企业“经营者革命” | D.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
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表
| 调整方向 |
调整内容 |
| 财政政策 |
紧缩政府开支,收缩社会保障计划 |
| 货币政策 |
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和降低通货膨胀率 |
| 税收政策 |
削减个人税和企业税,降低消费税、捐赠税 |
A.自由放任政策回光返照
B.坚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推出宏观调控的新政策
D.凯恩斯主义的风光不再
1938年,美国国会通过《公平劳工标准法》,设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并创设了统一的“一星期40小时工作制”。随后,“附有慷慨的健康和失业福利的长期合同消除了因购买汽车和住房而致负债的长期风险”。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
| A.美国民主制度转型,立法保护工人权益 |
| B.国际工人运动在美国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
| C.生产与消费矛盾仍是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
| D.美国试图缓和社会矛盾,准备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
2001年,湖北省进出口总额只有35.6亿美元,2010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增加到259.1亿美元。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54%和26.7%,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增加18.8%和7.1%。对这些现象评价最合理的是( )
| A.“入世”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
| B.改革开放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 |
| C.“入世”促进了外贸结构和体制优化 |
| D.经济危机削弱了西方国家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