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有( )
A.35S | B.32P | C.35S和32P | D.不含 35S和32P |
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质粒的本质是DNA | B.质粒能自我复制 |
C.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 | D.质粒仅存在于细菌体内 |
两位科学家将经过洋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并能分泌单克隆抗体。洋红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该实验中分别属于
A.癌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 | B.抗原物和效应B淋巴细胞 |
C.特定抗体物和记忆淋巴细胞 | D.癌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 |
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遗传物质肯定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系 | B.细胞株 | C.原代细胞 | D.克隆的细胞 |
动物细胞融合的目的中最重要的是
A.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 | B.制备单克隆抗体 |
C.培育新物种 | D.生产杂种细胞 |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这里的基因探针是指
A.人工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DNA分子 |
B.人工合成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的DNA分子 |
C.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蛋白质分子 |
D.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