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孔守正,开封浚仪人。宋初,补内殿直,兼领骁雄、吐浑指挥。从刘廷翰平蜀,还,迁骁雄副指挥使。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会契丹遣兵来援晋阳,守正接战于石岭关,大败之,斩首万级,获其将王破得。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征晋阳,守正分主城西洞屋,领步卒大呼先登,继与内侍蔡守恩等率骑兵力战,晋军遂溃。从征范阳,至金台驿,诏与刘仁蕴先趋岐沟关。时城未下,守正夜垣,度鹿角,临机桥,以大军将至,说关使刘禹使降。禹解悬桥,守正遂入城,抚谕其军民,以城守綦廷朗,而已赴行在。时契丹兵在涿州东,守正与傅潜率御前东西班分两阵驰击之,逐二十余里,降其羽林兵数百人。继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之至桑乾河,契丹自是不敢近塞。
一日,侍宴北苑,上入玄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翌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不复省。”遂释不问。俄命为定州行营副部署,受诏诣保州军开道,遇敌于曹河,与战数合,枭首三十余,获马五十匹,上闻而壮之。
真宗即位,复徙代州。咸平初,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守正上言:“四任雁门,边亭久安,愿徙东北以自效。”会夏人入寇,改定州行营副都部署。四年,移彰德军留后,以风疾妨政,改安化军留后。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上闵之,不许。无何,卒,年六十六,赠泰宁军节度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城未下,守正夜垣超:跳过
B.以城守綦廷朗属:属吏
C.逐二十余里北:败兵
D.朕亦大醉,不复省漫:模糊不清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麾下”,麾本意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文中的麾下意为部下。
B.“迁”指官员职务的高升。“累迁”即累功升职。
C.“行在”即行军所在的意思。
D.“羽林兵”皇帝卫军的名称。谓为国羽翼,如林之盛的意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守正英勇善战。在石岭关一战中打败契丹的军队,杀敌万余人,俘虏敌将。还亲自率军杀入重围救出被围困的宋军。
B.孔守正有勇有谋。在跟随太宗征讨晋阳时,越过城墙,度过鹿角,来到机桥,劝说戍守岐沟关的刘禹投降。
C.孔守正深得皇帝厚爱。在一次宴会中喝醉酒与同僚在皇帝面前争功劳,失掉了做臣子的礼仪,侍臣请求治他的罪,皇帝却宽恕了他。
D.孔守正忠君爱国。宋真宗即位后,主动上疏请求离开太平安定的职所,到国家边境为国效力,甚至患病后,不顾惜个人身体依然上表请求去边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2)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 ,不妄举动。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必为台牧,卿其勉之。”九岁,从师季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或谓之曰:“学不精勤,不如不学。”贤曰:“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问者惭服。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曰:“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如吾计者,指日取之。”众皆从焉。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群贼大惊,一战而败。狼乃斩关遁走。贤轻与三骑追斩之。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所掠之人,还得安堵。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②,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虏遂震慑,不敢犯塞。饿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高祖亲临,哀动左右。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人名。大野(dà 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②斥候:侦察兵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师业,略观大旨而已受:通“授”,教授
B.贤虽少从戎旅,而颇政事闲:熟悉
C.贼起仓,便诛二将卒:通“猝”,仓促
D.高祖亲临,哀左右动:感动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
B.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C.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2)贤固请,德乃从之。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3)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为大夫二岁余,丞相司直,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B.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C.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D.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D.印绶: 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之当:承担。
C.至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之籍著:彰显。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文言文阅读
胡延平传
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官至延平知府。有善政,人敬之,不名字之,故称延平云。皇朝兵初已下吉安,而新淦寇猝至,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寇去,总戎者恚,将尽杀千余人。延平曰:“从寇非民所欲,不可尽杀。将军奉命来,为吊民耳。今不察辄尽杀千余人,失民习矣。”总戎者悟,尽释千余人不杀。
洪武三年,诏郡县举文学士,县令丞举延平应诏。既集京师,尚书考察最上者,得十八人以进,延平与焉,即授御史。延平数言事,持大体,不肯琐琐。尝上书言今国家宜徙都关中,累数千言。未见,朝廷得广西,简近臣往治之。上曰:“前上书胡御史,其人达于大体,可遣也。”授广西按察佥事。延平至广西,问察民瘼 。延平行部虑囚必平气悉心讯之,使尽其情,即服辜,故所至狱议殊死以下不当者,咸得直。
三年改知彭州, 益务修惠政利民。灌县故有都江堰,引江水溉成都诸郡田,兵兴堰坏,诸郡田悉芜废。前之继修堰者,必伐石锢铁,费动以万亿计,后无敢复言修堰者。延平至, 曰:“土木可以固,岂必铁石哉?”即为画,白于府,转白省,省难之。延平再三言,省乃闻于朝,从之。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以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延平具书其法于牍,以贻后人。又修彭州堋口诸堰,尽溉彭之田。初,堰废,井泉随之竭,民率苦出负汲十数里。堰复,民乃复便井饮。居三岁,狱无囚,先之流亡者闻州有贤侯,相率来复故业,终延平去州,民户及赋入之数,视初至增益数倍。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
延平没于官,年四十有五。郡之人为罢市,奔走泣吊,如丧所亲。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注】①瘼:疾苦。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总戎者恚()(2)简近臣往治之 ()
(3)即服辜()(4)延平具书其法于牍()
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得十八人以进, B.费动以万亿计
C.又伐木以贯笼 D.以贻后人

把课文和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2)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
(3)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
简要概括胡延平受君民喜爱的原因。

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一《鸿门宴》)
④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