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 “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别滁①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②寄杜涧叟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③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从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③旌阳,山名。这两首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王昭君
[唐]李商隐①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②。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和聂仪部明妃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昭君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这首词写于诗人与朋友在济南团聚赏景三年之后。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词以设问句开篇,交代了游览的地点、节令。 |
B.“红妆翠盖”描写游人盛装,引出“人物更风流”。 |
C.下阕“千里”、“三年”分别从时空角度抒写离愁。 |
D.上阕忆游览之景,下阕抒怀念之情,情与景交融。 |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各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颈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寄乐天
元稹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
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zī未生。
二十年来谙ān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
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
(1)“乐天”是唐朝诗人、文学家 的表字,和元稹一样被贬谪的他写下了“感商妇之漂流,叹谪居之沦落”的叙事长诗《 》。
(2)诗中“追寻”了哪些“往事”?
(3)诗歌尾联包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