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爆鸣声
试管中甲烷纯净
B
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
NaHCO3
C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镁条能在CO2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2MgO+C,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Mg B.CO2 C.MgO D.C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一种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该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的是
①一氧化碳 ② 液化石油气 ③ 煤粉 ④ 面粉 ⑤ 天然气

A.仅① B.仅①②⑤ C.仅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某同学对一些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O2:可表示1个氧气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B.2C:可表示2个碳原子
C.S2-: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NH3:可判断出该物质中N、H元素的个数比为1︰3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