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读欧洲西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1)欧洲西部北临A __洋,西临B ___洋,南隔C _____海与非洲相望,东邻亚洲。
(2)北部的山脉③_____________,南部的山脉④_______________。
(3)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⑤____河,流经欧洲工业区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⑥__________。
(4)数码⑥平原是_____平原,⑦在 ________平原。
(5)欧洲被称为“国际首都”,试列举1个总部在欧洲西部的国际组织: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亿,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7提高到1/4;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2012年比上年减少345万人,预计2023年以后,年均将减少约800万人。
材料三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单独两孩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新时期我国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备受社会关注。
材料四中国人口分布图
(1)据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现阶段,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什么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
(3)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使得“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结合材料二回答:人口增长过慢,会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问题?
(5)我国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多项选择)
| A.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
| B.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 C.改善家庭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
| D.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节地理课上,老师首先展示了一张图(如图甲),并说明这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中国的民族分布 | B.中国的地势 |
| C.中国的温度带 | D.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 |
材料二:随后,老师又展出了一张图(如图乙)。
(2)小明同学通过对两幅图在自主探究,发现这一分布特点产生了两个地理意义:一是有利于 深入我国内地,形成降水;二是造成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是 。
(3)请你在图中用“☆”符号标注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
(4)通过标注,你会发现这两个水利工程位置的共同特点:都位于某一地理分界线附近,这里 大,水能丰富。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A 和C 反映的长江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
产生的原因是 。
(2)图中材料B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3)材料D反映长江泥沙含量大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滥伐森林和破坏草场,该问题引起的后果是使河床淤积抬高, 威胁加剧,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是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年降水量图”中,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最接近的是____mm年等降水量线。
(2)根据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图,说明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北为________(干湿地区),1月0℃等温线以南是________(温度带)和热
带地区。
读下图,完成问题。
(1)图中号码代表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① ③
(2)④代表 季风,⑤代表 季风,它们分别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
(3)雨带位于图中B处时,江淮地区处于 时节。
(4)我国是世界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很大 | B.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
| C.地形因素的影响 | D.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