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图表示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乙图为该国某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N—P—M |
| B.P时期劳动力不足 |
| C.M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
| D.N点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
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小题。
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
|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
该河最有可能是( )
| A.塔里木河 | B.松花江 | C.淮河 | D.珠江 |
读图,完成小题。
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
|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
|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
|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
|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下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小题。
上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 A.节约土地资源 | B.原料有可再生性 |
| C.减少原料运输量 |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
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
| A.西北高东南低 | B.东高西低 |
| C.中间高四周低 | D.南高北低 |
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
| A.地下水 | B.大气降水 | C.湖泊水 | D.冰雪融水 |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小题。
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地形因素 | D.海陆分布 |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 A.≥10℃积温 | B.日照时数 | C.太阳辐射量 | D.年降水量 |
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 A.计算机网络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遥感 |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图中所示山地( )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
|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
|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
该山地位于( )
| A.喜马拉雅山脉 | B.天山山脉 |
| C.祁连山脉 | D.昆仑山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