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l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强调,我们党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下列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①注重牵住“牛鼻子”——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④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早已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随着2015年“七夕情人节”的到来,各商家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活动招揽顾客,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异常红火。这表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④文化是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目前,世界上不包括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总人数已达4000万,有100多个国家近4 000所高等学校开设汉语课程。“汉语热”的出现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该观点看到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
2015年2月27日,“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于敏、木拉提·西日甫江等每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都以其崇高的精神、优秀的品质激励着每一位华夏子孙,催人奋发进取,推动社会进步。这说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B.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
C.文化就是一种精神现象 |
D.文化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具有深刻影响 |
2014年8月26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微信”“失联”“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媒体上高频热词都被收入其中。每一个热词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
B.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
C.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
D.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