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赞同,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会议宣言提出了尊重基本人权、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等指导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宣言指出:"亚非会议宣布它确信按照这些原则的友好合作对于维持和促进国际和平和安全将会作出有效的贡献,而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将有助于促进大家的共同繁荣和福利。这就是"万隆精神"。
材料二  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开展区域经济大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中国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得到亚非国家广泛支持,已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哪些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带一路"的构想与"万隆精神"具有什么一致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人类就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尤其是步入近代社会以来,以法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取代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
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三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四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摘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伯里克利在演讲中“多数人”实际上仅指什么人?
(2)根据材料二,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涉及“美利坚”的两次战争有什么共同作用?(1分)“伟大的总统”的功绩是什么?
(4)材料四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后来,该国颁布了什么文件,第一次确认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5)上述材料中,四个国家的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某中学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
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3)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材料江泽民曾说:……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但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科技革命中,我们却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
(5)根据材料,举例说明古代中国“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的科技发明有哪些?(至少写出2个)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我国打破西方核垄断是在哪一年?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一文中写到:“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
党的探索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从此,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2)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3)1979年,我国在农村是怎样“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党的政策温暖我心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仅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2010年9月温家宝接受CNN记者专访谈
(4)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时政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采取了哪些措施?

先进的、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请回答:(7分)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秦朝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典雅,它精妙的传达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的核心主张。
材料四: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
结合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次致命的打击”是指哪一事件?(1分)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为了实现其主张在民国初年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在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哪一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实质是什么?(2分)
(4)写出材料四中所提到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伏尔泰的思想主张(2分)
(5)依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运动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分)

(9分)中日两国是近邻,近代日本崛起之路值得中国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有人形象地说: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中国有着同样的命运,都长了瘤。而两国都想医治,中国是中医慢慢调理,而与此同时,1868年,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除瘤。
根据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的入侵者分别是哪个国家?使两国面临着怎样相同危机?(3分)
(2)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日本曾以中国哪个时期为师进行学习并进行了什么改革? (2分)
(3) 材料二中的“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除瘤”指的是什么?日本”除瘤”后与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反师为学,倡导了一场了怎样的救国探索运动?(3分)
(4)中日两国由“同是天涯沦落人”到“相逢已是不相识”的历史,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思考日本的崛起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