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可以理解为( )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
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
D.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
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花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由此表明
A.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
B.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
C.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D.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比较”有助于我们准确掌握历史概念,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小明在比较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之后发现,两次会议的不同之处是
A.大国操纵 | B.惩处德国 | C.限制日本 | D.确立世界新格局 |
维克多·雨果曾写道:“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所有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初步反映这一预想的国际组织是
A.协约国集团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华沙条约组织 | D.欧洲联盟 |
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其主题应是
A.朋友遍天下 |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
C.科教兴国 |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
以下是初三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
A.民族大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谈判 | 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 |
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 | 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