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我国年产各种汽车400多万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汽车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据统计,全国自2000年后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10万.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下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速度/(km/h) |
反应距离/m |
制动距离/m |
40 |
7 |
8 |
50 |
9 |
13 |
60 |
11 |
20 |
80 |
15 |
34 |
100 |
19 |
54 |
上表表示一位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良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刹车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由于________;
(2)汽车滑行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是由于________,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3)设想刹车后,汽车受到的所有的力都消失,汽车会做________;
(4)利用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反应时间在________之间;
(5)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雨雪天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警示牌,请你为警示牌写一句安全标语:________。
如图甲是小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制作的只需要一个砝码的天平,横梁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左侧为悬挂在固定位置P的置物盘,右侧所用砝码是实验室里常见的钩码,用细线挂在右侧带刻度线的横梁上.
(1)下面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几个主要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写序号)
A.将悬挂钩码的细线移到右侧横梁的零刻线Q处 |
B.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
C.调整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
D.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 |
E.由细线在横梁上的位置对应的刻度值直接得出物体的质量
F.移动悬挂钩码的细线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2)调节天平至水平位置平衡后,刚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时,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将对准底座上标记的 侧(填“左”或“右”);
(3)若某次测量最终达到平衡时钩码位于右侧横梁上的N处,如图乙所示,已知OP=L,OQ=d,ON=a,钩码质量为m,则待测物体的质量M= .(用所给字母表示)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红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
无重G/N |
物体上升的距离h/cm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s |
机械效率η |
1 |
3 |
10 |
1.6 |
30 |
62.65 |
2 |
3 |
10 |
2 |
30 |
50% |
3 |
3 |
10 |
2.5 |
30 |
(1)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弹簧测力计.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4)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如图是小明同学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均为0.5N,杠杆上刻线的间距为5cm,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中下表: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5 |
10 |
1 |
|
2 |
1 |
20 |
2 |
10 |
3 |
1 |
20 |
1.5 |
10 |
表格中空格里应记入的数据是 ;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
(3)第4次测量中,如图所示的条件下杠杆已处于平衡状态,若小明分别拿走两边下方的两个钩码,则杠杆的 (“左”或“右”)端将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小明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 点处.
为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点燃它们,分别给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的两个相 同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
(1)小明设计了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其中①②两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Q=cm△t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结合“10g酒精”这一数据,算出了酒精的热值,算出的酒精热值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 .
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mA>m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 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的 的大小.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关.
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 有关.
(3)本次实验采用物理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