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王强同学在学习上很善于动脑筋,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下面它的历史笔记里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共16分)
【创新制度篇】
(1)隋朝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唐朝时哪几位皇帝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2)元朝的行省制度规定: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3)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谁?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民族关系篇】
(5)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这则材料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
(6)元末有人写到:“胡人有妇解汉音,汗女亦解调胡琴。” 这反映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融洽关系?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
【少数民族帝王篇】(7)

民族
人物
 
契丹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党项
 
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
女真
 
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国
蒙古族
 
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生活习俗篇】
(8)物质生活:唐朝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北宋的肉食众多以       为多。
(9)精神生活:请你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人类进入到近代时期以来,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先后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我们在学习完前两次科技革命之后来简单的回顾一下吧。
环节一:整理旧知
(1)这两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
环节二:分析比较
对比这两次科技革命,我们可以发现,在动力机器交通运输工具方面都有重大发明和突破。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产生了影响。
(2)请列举下列各项成就的发明者。

(3)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与抗争?
环节三:联系生活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4)请从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中试举一例说明人类在应用科技成果时该如何趋利避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等,以此为源头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领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 “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请回答: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
(2)材料二提供的资料说明不同文明的交往方式有哪些?
(3)试举出第一问所答的两类文明代表性(标志性)成就各一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的美国:
○南方的种植园主把棉花和其他原料运往英国,从英国输入大批工业品。
○北方资产阶级希望提高关税,保护本土工业,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主张自由贸易,使其得到廉价进口货。
○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采用奴隶制生产方式占有大量劳动力;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廉价自由劳动力。
(1)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农民获得解放后,其身份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3 分)
(3)材料一中俄国“农民获得解放”与材料2中美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有何共同作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3分)
(2)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具体措施包括哪些?(4分)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4分)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 皮洛夫
(1)材料一中所说“战前”指的是什么战争前?你知道引爆欧洲“火药桶”的“一粒火星”指的是什么事件吗?这一事件和这场战争之间是什么关系?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加入了哪一方作战?
(2)你知道材料二所说的“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它为什么能分割到最多的大陆和海洋?
(3)材料二表明德国和“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怎样?以它们为首形成的两大敌对侵略集团是什么?此后两大侵略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