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链接】2011年阳春三月“两会”在北京开幕。《人民日报》的头版发表文章《用“民生经济”提升幸福质量》,直接指出在两会上,民生和经济的话题备受关注。《两会特刊》也用大量的版面来关注两会上的民生问题,《两会进行时》、《我们的“十二五”》、《有话直说》、《落地有声》、《心系民生》等栏目都不同程度地对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一:隋炀帝即位后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造东都洛阳,并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征伐高丽,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朝分崩离析。618年他在江都被部将溢死,隋朝灭亡。
材料二: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三:武则天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鼓励发展农桑。她把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作为对地方官进行赏罚的重要依据。她下令减轻徭役,把免除徭役的年龄由60岁降到50岁。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二唐太宗赈灾的主要措施。联系材料一,简析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武则天和元世祖“重农”政策的共同点。
(3)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重农”政策与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常有危机伴随。
【绝处逢生】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美国和俄国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顺利度过了危机,走上富强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佩里舰队到达日本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南方种植园主希望在西部新州使用黑人奴隶,而北方工厂主希望实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双方的矛盾不断升级,终于到了不用战争手段不能解决的程度。经过4年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表彰这位农奴解放者的功劳。”
——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


(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面临危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为什么说材料二中的战争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农奴解放者”最终使俄国历史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转变?
【险象环生】
材料四

(4)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世界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形势?图片一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一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浴火重生】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六

(5)依据材料五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
(6)材料六中“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
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思想篇】

⑴图一、图二分别让你能联想到哪些重大的思想运动?
【政治篇】

⑵根据图三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是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加以确立?
【改革篇】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1883年,日本人在东京的鹿鸣馆仿照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

⑶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⑷材料三现象的出现,源于日本19世纪中期的改革哪一改革措施?

简答题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就一代又一代为之努力奋斗,苦苦探索。回望这段历史能给我们以启迪和信心。
材料一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材料三: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红军歌谣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它前期的口号是什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次革命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是秋收起义后红军队伍中的传唱的歌谣,这次起义是谁领导的?它建立的中国农村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哪里?
(4)阅读材料四,这次会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首先从哪个领域开始?我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是哪一个?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百多年前。曾经发生过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自此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材料二: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的那场革命,使我们已经习惯了借助电灯照明、使用电话 , 与人交流。……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
材料三: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这场革命,人类在更多的领域取得了重太突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1) 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 ? 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2 分 )
(2) 材料二中的“电灯照明”、“飞机在空中翱翔”分别得益于谁的发明 ?(2 分 )
(3) 材料三中的“这场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社会 ? 举出—个“重大突破”的领域。 (2 分 )
(4) 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1 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
材料三、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

材料四、民主与专制

(1)、阅读材料一,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他反对封建专制,宣传自由、平等的思想, 被称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是谁?在中国起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的活动是哪一次事件?
(2)、阅读材料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哪一次战役?独立后,美国按照什么原则制定了1787年宪法?
(3)、阅读材料三,“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展现的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夕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主题。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农民这种悲惨状况是通过大革命期间颁发的什么文件得以改善的?
(4)材料四漫画展现的是近代欧洲“民主与专制”斗争的主题。在“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中,欧洲资产阶级最终取得的胜利成果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