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有着辉煌文明的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以来170多年”应追溯到哪个事件?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2)请分别列举出材料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在座的朋友们……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主张是对的……十年内战时期他是对的,当时也有一些同志搞错了,没有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抗战时期,全党承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加证明其正确。 ──《学习毛泽东》
(3)材料中的“毛泽东的主张是对的”在哪次会议上首次得到了肯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道路,请说出邓小平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强国富民的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情况表
行业 |
企业名称 |
经营者 |
籍贯 |
面粉、棉纱 |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
江苏无锡 |
酿酒 |
张裕酿酒公司 |
张振勋(本为华侨) |
广东大埔 |
此柴 |
鸿生火柴公司 |
刘鸿生 |
浙江南海 |
卷烟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
简照南、简王创兄弟(华侨) |
广东南海 |
化工 |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
范旭东 |
湖南湘阴 |
机器制造 |
求新机器制造厂 |
宋志尧 |
上海 |
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图(部分)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第(1)问中的其中一个角度把不同的原因写成历史小论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观应(1842年—1922年)是中国近代前期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他认为,“以商战为本,以兵战为末。若舍本而求末,入不敷出,徒知聚敛,不复开源,转令民不聊生,盛亦难恃。”(《盛世危言》)他说:“宪法乃国家之基础,……政治关系实业之盛衰。政治不改良,实业万难兴盛。查欧荚政治革命,商人得参与政权,于是人民利益扩张,实业发达。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
——摘编自夏东元、易惠莉《郑观应传》、《郑观应评传》
(1)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指出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9月,日本投降,荚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南部和北部,从此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1948年8月,南朝鲜通过“单独选举”,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并扬言以武力统一朝鲜。同月,朝鲜民主爱国力量进行选举,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任命金日成为首相。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
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
(1)据材料说明朝鲜战争由内战演变为国际战争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战争对东亚局势的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联省自治的鼓吹者中,梁启超认为“国家之组织,全以地方为基础,……各省乃至各县市皆由自动制定的根本法而自守之,国家须加以承认”。胡适则认为“根据于省自治的联邦制,是今日打倒军阀的一个重要武器”。他主张“打倒军阀割据的第一步是建设在省自治上面的联邦的统一国家”。北京大学的丁燮林等主张“分治的统一”,实行联邦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中央的权力应小,地方的权力应大。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
材料二:力能进取的军阀,便倡武力统一,或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如曹[曹锟]、吴[吴佩孚]);仅能自保或希图自保的军阀,便倡联省自治或筹备省宪,举省长(如川、滇);同一军阀,进攻时宣布武力统一,退守时宣布联省自治[如奉张[张作霖]);位置动摇时改称省自治(如浙),或打算取消省自治(如湘赵[赵恒惕])……凡此种种,无非是封建的残局之下,军阀专政,军阀割据的必然现象和趋势。
——摘自《蔡和森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联省自治”的基本主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联省自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