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
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新经济体制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知道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根据这一思想,列宁进行了一下探索( )
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 新经济政策 ③ 提出工业化方针 ④ 实行农业集体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①② D ①③④
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少690万公顷,只及其1913年的85%。此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地积极性
B 国内战争使农业生产形势日益恶化
C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D 苏俄工业化发展,工业反哺农业所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次高潮”,它的不同点是()
A.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
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
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
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
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在一战结束后受打击也最重,这主要说明()
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小,规模较小 | 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 |
C.民族工业应重点发展重工业 | D.帝国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