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含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
在水稻花期,分别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利(释放乙烯)。成熟期测定水稻产量和成熟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处理浓度 |
每穗粒数(个) |
千粒重( g ) |
产量(kg /km2) |
成熟粒率(%) |
对照 |
115. 7 |
25. 6 |
7 661 |
80. 6 |
生长素5ppm |
146. 9 |
27. 2 |
8 415 |
89. 5 |
赤霉素30ppm |
132. 2 |
28. 1 |
8 215 |
85. 2 |
乙烯利20ppm |
110. 2 |
26. 1 |
7 499 |
87. 4 |
A.5ppm生长素促进水稻增产的综合效果最好
B.20ppm乙烯利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成熟
C.30ppm赤霉素可促进水稻籽粒淀粉的累积
D.生长素与乙烯调节籽粒成熟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
某科研小组用面粉甲虫研究人工选择的功效,他们称量甲虫蛹的体重,并选择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者在每个世代中选择了体重最大的部分蛹作为亲本 |
B.体重越大的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越强 |
C.该实验中人工选择的方向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 |
D.该实验中每一代甲虫的基因库与上一代都有所差异 |
Tay-Sachs病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者的一种溶酶体酶完全没有活性,导致神经系统损坏,患者通常在4岁前死亡。在中欧某地区的人群中,该病发病率高达1/360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ay-Sachs病的致病基因通过杂合子在亲子代间传递 |
B.禁止近亲结婚能显著降低Tay-Sachs病的发病率 |
C.该病杂合子不发病是因为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的表达 |
D.在中欧该地区约30人中就有一个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
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
A.能稳定遗传 | B.高度不育 |
C.有杂种优势 | D.为四倍体 |
DNA分子中的碱基C被氧化后会转变为碱基U,细胞中的一种糖苷酶能够识别出碱基U,将其切除,之后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和切除残留下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最后由其他酶将缺口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内切酶丧失功能的人的癌症发病率高于普通人 |
B.糖苷酶能识别和切割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 |
C.DNA缺口修复需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发挥作用 |
D.若基因损伤未被及时修复可导致其50%的子代DNA具有突变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