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
| A.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
| B.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
|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
|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
| B.“向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 |
|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有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表达,正确的是()
①它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②它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③它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④它是一股进步、爱国的思想。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述是:主席台上方有“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最早出现于
| A.中共二大 | B.中共三大 | C.中共七大 | D.中共八大 |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 A.王韬 | B.康有为 |
| C.粱启超 | D.陈独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