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赛可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的十五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他的回顾性材料中不可能包括( )
A.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
B.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
A.主张学以致用 | B.反对封建专制 |
C.主张男女平等 |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和彻底否定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此后2000多年却是“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昙花一现和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联合国确定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并希望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2009年都至少想一次宇宙中的奇观,理解科学知识是如何对一个更加公正与和平的社会做出贡献的。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伽利略证明了白光由七色光组成 B万有引力定律不能解释潮汐的成因
C量子理论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 D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
A 道学B 佛学 C理学D 民族主义
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结束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繁荣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