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 “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C.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 D.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
费正清说,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近乎发狂的程度。下列不属于19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情绪”加速发展直至“发狂”的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民族危机的加深 |
C.义和团的直接影响 | D.维新变法的推动 |
下图是1896年日本《团团珍闻》刊登的日本画家田口米作绘制的漫画,漫画的题目是《日清战争后日本人的意识》,这主要表现了当时()
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
B.欧美国家联合继续抑制日本 |
C.日本联合欧美的意识日益加强 |
D.战争结果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 |
英国诗人William Wordsworth在他的短诗中写道:诗人最有可能称赞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本质属性 |
D.用数学方法精确地表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
1860年,英国和法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焦炭、条铁、生铁、钢、机器、工具、纱线、大麻及亚麻制品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说明()
A.法国坚持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B.减少贸易壁垒成为英法共识 |
C.贸易自由原则得到广泛认可 | D.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重建 |
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 |
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 |
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