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
|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
| C.新经济政策时期 |
|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
1978年11月24日晚,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一事件( )
《十八颗红手印》
①是农民自发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 ②是对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响应 ③产生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轰动效应 ④成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
|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
|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曾有一首童谣:“三大万岁是‘乱睡’,人民公社只一岁。”(“三大万岁”是: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童谣所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 B.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 C.人民群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存在不满情绪 |
| D.“三大万岁”是“左”倾错误的根源 |
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
|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
|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
|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