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时间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产业工人
约10万人
约60万人
约200万人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学者威廉斯说,“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确定了国王不得违反的某些法规,而对其能够怎样行动却未明确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议会有权倒阁②议会制约王权③议会拥有绝对权力④国王仍保有很大权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赞同地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和平共处,本是我们的口号,现在艾登(英国外交大臣)、尼赫鲁都说了,形势大变了,我们应与一切愿与我建立关系的国家建立工作。”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新中国决定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
②新中国开始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③新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长江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