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时间 |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
| 产业工人 |
约10万人 |
约60万人 |
约200万人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
|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
|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
|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
|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 | B.自给自足 |
|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
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 )
| A.御史大夫 | B.中书省 |
| C.殿阁大学士 | D.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