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
|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
|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
|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
(2015年上海卷历史2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果由你来为学校策划一个“共同记忆:影像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展,可选择下列那些资料?()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
(2015年海南卷历史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
|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
|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
|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
(2015年浙江卷文综21)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面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
|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
|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
|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
(2015年上海卷历史35)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侧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
|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
|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
|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
|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