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
|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
|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
|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
|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种特权开始于
|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郡国并行制 | D.行省制 |
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种制度是指
| A.汉代内外朝制度 | B.唐代三省制度 | C.明代的内阁制度 | D.清朝的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