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C.西方文明的影响 |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 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 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 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抒情诗《拿破仑》中称拿破仑孤寂的死是“伟大的人物明显殒灭”,称他“赫赫英名”的“不朽之光却在闪烁”。其最主要的理由是()
A.拿破仑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B.拿破仑的《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
C.拿破仑把法国革命思想传播到法军所到之处 |
D.拿破仑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农民对小块土地的所有权 |
小李同学在上网查资料时找到了一幅欧洲人绘制的早期世界地图,同学们在推测此图绘制的最早时间时产生了下列四种意见,你认为正确的应是()
A.14世纪 | B.15世纪 |
C.16世纪 | D.17世纪 |
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情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B.日内瓦会议显示了中国在解决地区问题中的重要性 |
C.中国参加不结盟运动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
D.中美关系正常化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