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图甲为“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
材料二 漫画《城市化病症诊断书》
(1)据材料一,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分别是 、 。(2分)
(2)材料一中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第_____ _阶段。(2分)
(3)请你推测材料二漫画中大城市病症诊断书的内容。
(4)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应采取的措施有 (多选题)(2分)
A.积极发展特大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B.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 |
C.控制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
D.合理规划城市路网,积极发展立体交通 |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二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点 |
海拔高度(米) |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月降水量(mm) |
7月降水量(mm) |
年降水量(mm)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R |
201 |
2.6 |
20.7 |
54.1 |
60.6 |
824.5 |
1975.3 |
Q |
1111 |
—8.4 |
23.3 |
1.2 |
42.2 |
193.7 |
2975.7 |
材料三
(1)比较分析R地一月份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图中P处地势(高/低)于Q处;土壤盐分(高/低)于Q处,请分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3)题。
(1)图中阴影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2)分析A城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A城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
(3)分析B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
读下面甲、乙两国图,回答问题。
(1)乙国的地势特点是,判断理由是。
(2)与乙国比较,甲国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3)试简述图中M、N两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而造成的两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4)M河流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试分析种植该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
读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上看,A、B、C三地均为_______气候区,夏季
_______资源丰富,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
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2)本地区人口稠密,_________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直接表现、
。评价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乙图中的①②两线中,最有可能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