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11月7日至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
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根据时事要闻,某班绘制一期相关板报,以下是板
报的部分内容,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新中装的设计体现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2)把红旗轿车指定为官方用车说明了什么?

(3)我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践行哪一基本国策,在世界舞台上呈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收入分配关乎民生民利。某校高三时政小组围绕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搜集如下一些信息并深入学习和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信息一: 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 GDP的比重(%)(见下图)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信息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C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富民优先”政策,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1)概括信息一、二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
(2)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富民优先”依据。
信息三: 安徽某市为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五位一体”的村民自治新模式: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事会为监督主体的新型村级治理组织结构。这种模式,消除了村民自治中的不和谐因素,促进了村民自治组织结构中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3)结合信息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地开展“五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取得成功的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域文化通鉴·安徽卷》——安徽三大区域文化(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学术、戏曲和信仰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又相互借鉴,融合与趋同。这幅“安徽文化地图”,有助于传承、弘扬安徽地域文化;也成为宣传安徽、推介安徽、闪耀安徽、发展安徽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1)阅读材料一,分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科学发展·安徽篇》——生动描绘了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和气魄的安徽人书写“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的新篇章。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把握发展机遇;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加速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坚持将财力向民生、向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致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

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的新形态,以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为目的。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此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美好安徽的重大决策,要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安徽,实现安徽永续发展。
(1)运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知识谈谈建设“美丽安徽”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要求。
材料二进入2014年以来,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雾和霾双预警,其中江苏西部、浙江北部、安徽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导致这样的极端天气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安徽省相关部门启动《安徽省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除通过各渠道加密发布健康和提醒信息外,将遭遇极重污染过程的区县还将采取党政机关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等强制措施。对于未来如何减少雾霾对生活的影响,专家建议,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出行。
(2)请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材料二体现的哲学道理。
(3)依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建设“美丽安徽”中应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发生的群体范围也很广泛,不同群众浪费的原因不同,特别是一些普通百姓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针对“舌尖上的浪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
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通百姓为了面子大操大办,造成浪费”的错误之处。
材料二 2014年安徽的两会不仅延续了以往务实、高效的会风,更强调节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勤俭节约美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勤俭节约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自觉,是文明的体现,是进步的象征。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提高勤俭节约意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将于2014年3月28日至4月14日,在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开封举办,为期18天。本次清明文化节将为大家展示一场文化盛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场景美轮美奂;多媒体歌舞秀《千回大宋》,再现汴京繁华;大型民族史诗震撼马战《岳飞枪挑小梁王》、“铁塔传奇”光影秀等演出等系列文艺展演更是为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增添了精彩的看点。而这些节目的制作,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
材料二: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不断增强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后劲。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我们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唯有此,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请回答: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才能“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