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 B.人口容量 |
C.人口构成 | D.人口素质 |
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读表,完成小题。
0~14岁比重 |
15~64岁比重 |
65岁以上比重 |
|
全国 |
-6.29% |
4.38% |
1.91% |
甲省区 |
-7.28% |
6.58% |
0.7% |
该数据反映我国( )
A.人口增长加快 |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 D.劳动力仍较充足 |
甲省区最可能是( )
A.广西 | B.广东 | C.河南 | D.江西 |
下图为第五次人口普查深圳、梅州、湛江、佛山老年人口比重图,甲乙丙丁中符合深圳情况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08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条形图”,完成小题。 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最低人口数量 | B.人口合理容量 |
C.环境承载力 | D.土地承载力 |
下列关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年龄结构是“中间低,两头高” |
B.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
C.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最慢 |
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
读“2012年浙江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完成小题。有关该市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
B.老年人口多于儿童人口 |
C.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
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
大量的人口迁入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 D.降低了该市老龄化比重 |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12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3亿。读图完成小题。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
A.新疆、山东、北京 | B.湖南、福建、海南 |
C.上海、新疆、云南 | D.广东、浙江、上海 |
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