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表示澳大利亚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
| A.①曲线 | B.②曲线 |
| C.③曲线 | D.④曲线 |
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
|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
|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
|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
图为“某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试根据此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各曲线中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出生率;②=死亡率 | B.②=出生率;③=人口变化数 |
| C.①=人口数变化;②=死亡率 | D.①=人口数变化;②=出生率 |
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渡期时,人口增长迅速 |
|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
| C.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 |
| D.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数仍然持续增加 |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各题。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
|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 D.沙尘暴肆虐全球 |
“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的是:
| A.海平面上升 |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
| 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
图中A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及移动示意图”,B为“图A中甲地某河流量过程曲线图”, 甲地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读图回答各题。
甲地大致位于:
| A.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B.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东岸 |
| C.南纬30º~40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D.北纬40º~60 º之间的大陆西岸 |
甲地河流7月前后流量减少是由于该地区受:
| A.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 B.中纬西风带控制 |
|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东北信风带控制 |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各题。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化 |
| B.交通运输不便 |
| C.消费者习惯变化 |
| D.价格因素 |
“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热量 | B.土壤 |
| C.水分 | D.光照 |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回答各题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的时期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1970年前后 | B.1990年前后 |
| C.2010年前后 | D.2030年前后 |
据图可知,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大概是
| A.20年左右 | B.40年左右 |
| C.60年左右 | D.80年左右 |
“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
| B.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
|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
|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