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有8个“基础实验”,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持续加热食盐溶液直至水分蒸干 |
B.“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 |
C.“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 |
D.“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
对于可逆反应2AB3(g)A2(g)+3B2(g) ΔH>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FeCl3(aq)与KSCN(aq)混合时存在下列平衡:Fe3+(aq)+SCN-(aq) Fe(SCN)2+(aq)。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c[Fe(SCN)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aq)与KSCN(aq)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3+(aq)+SCN—(aq) ![]() |
B.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
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υ正>υ逆 |
D.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3+)大 |
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ΔH分别为436 kJ·mol-1、463 kJ·mol-1和495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 |
B.H2O(g)===H2(g)+![]() |
C.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 |
D.2H2(g)+O2(g)===2H2O(g) ΔH=-485 kJ·mol-1 |
COCl2(g) CO(g) + Cl2(g) ΔH > 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表示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的变化 |
B.②表示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
C.③表示恒压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充入惰性气体体积的变化 |
D.④表示CO的体积分数随充入Cl2量的变化 |
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CO和H2反应生成甲醇: CO(g)+2H2(g)CH3OH(g)。如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 |
B.该反应的△H >0 |
C.T1时的平衡常数K1> T2时的平衡常数K2 |
D.T1时的平衡常数K1< T2时的平衡常数K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