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某校七年级(2)班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学习”这一专题时,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课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免书本费的情况下仍有初中生辍学流失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一部分初中生辍学不是因为家里贫穷而是由于家长的不支持。一些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看问题也只顾眼前利益而抛开了长远利益。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是在乱扔钱,而且好处也得不到,还不如回家做生意或外出打打工,可以赚些钱。
材料二:课题小组通过调查发现,班级中不会学习的情况比较突出。为此,他们在黑板报“学会学习”一栏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学习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1)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家长不让孩子接受教育为什么是不对的。
(2)材料二中的三句观点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学习方式?
(3)这些学习方式对我们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何意义?(至少答出3点,共5分)
利比亚局势动荡后,我国政府不到10天的时间,海陆空三路并进,协调30多个国家,将35860名我国公民从利比亚顺利撤离,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希腊等12个国家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最大规模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的行动。
(1)请从政府的职能与责任角度简要评析我国政府的行为。(8分)
(2)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等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予以分析说明。(8分)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
为什么说“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形成过程:
以上材料中,“十二五”规划纲要形成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有哪些?
材料一:2009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化图
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5月GPI涨幅达5.5%
材料二:2010年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
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针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幅度加大。从去年开始,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高达21.5%,这其中也有控制物价上涨的目的。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0分)
(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这样重视物价上涨问题。(8分)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五中全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材料二: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
(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实现“民富”?
(2)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的“不变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