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道德修养 提升行为。
材料: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1)情景体验——阅读材料你有何感受?
(2)问题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心灵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       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体现。
(4)行为提升——你准备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A [经济学常识]
材料一:假定某家庭的消费和收入之间有下表所示关系:某家庭消费函数(单位:人民币)

年份
收入(元)
消费(元)
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2006年
12000
11600
0.75
0.97
2007年
13000
12240
0.64
0.94
2008年
14000
12830
0.59
0.92
2009年
15000
13360
0.53
0.89

材料二:制鞋厂张老板预测:投资100万美元时,利润率为20%;投资200万美元时,利润率为10%;投资300万美元时,利润率为2%。
材料三 :李先生为了购买生活资料的便利,为了应付以后的不测之需和便于在股票市场上适时购买股票,手中始终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
(1)上述三段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凯恩斯把上述经济现象分别称作什么“心理规律”?
(2)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上述三种现象的存在对就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一:1951年,玉树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藏民族自治洲。近60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族群众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4.14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玉树各民族同胞生死相依,谱写出一曲民族团结、合力抗灾的动人之歌。“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这是65岁的仁措达丁对玉树灾区各民族团结协作抗震救灾的生动传唱。
材料二:在积极实施抗震救灾的同时,党和政府及时全面启动玉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各项工作,强调要科学规划,确保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地区。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民族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
(2)有人认为,灾后重建成功与否取决于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请运用辨证唯物论的知识对此作简要评析。

材料一:近两年江苏百姓对收入、住房、社会保障满意情况比较(单位:%)



























收入状况
住房状况
社会保障状况
满意率
不满意率
满意率
不满意率
满意率
不满意率
2008年
59.4
30.4
75.7
22.0%
65.7
21.5
2009年
66.9
25.1
75.0
22.9%
67.6
20.4


注:2009年江苏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4%;财政在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同比增长17.2%;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居高不下,牵动着百姓的心。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百姓个人生活感受调查结果显示,92.8%的江苏百姓认为自己生活幸福和比较幸福。但同时调查也显示,百姓对收入的不满意率已经连续四年超过20%,部分百姓特别是农民、学历偏低、无业失业人员及女性等群体感到就业困难。住房不理想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都影响到百姓幸福感的提升。
(1)请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材料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理论创新实践的研究,推出一批理论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材料三:某校高二(1)班同学在学习《决定》后,就“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组成探究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并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倡议。
假如你是该探究小组的成员,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14分)
(1)《纲要》为什么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分)
(2)就如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向学校提出3条建议。(3分)
(3)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请谈谈你准备如何做。(5分)

2006年12月1日至2日举行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指出,要积极反映人民心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道德基础,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2分)
(1)为什么要积极反映人民心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6分)
(2)怎样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思想道德基础?(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