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围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这一主题,九年级某班同学收集并播报了如下新闻并进行了主题研讨。
【国情写真】新闻一:
表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统计表

                 年份
项 目
1978
2008
2013
2014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0.36
31.4
56.9
63.6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343
15781
26955
2884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34
4761
8896
9892
备注: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

表二:2012—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统计表:

项  目
2012年
2013年
增长率
出口总额(亿美元)
7696.9
9167.7
19.1
进口总额(亿美元)
4510.8
5764.8
27.8

【问题透视】新闻二:自2013年以来,雾霾波及30多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雾霾笼罩的日子里,网络搞笑段子悄然流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新闻三: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出谋划策】新闻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社保是民生之基,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1)从表一、表二中你分别能提取到哪些信息?
(2)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新闻二、新闻三说明向“污染宣战”的现实意义。谈谈青少年如何为“向污染宣战”做贡献。(至少三个方面)
(3)请你为《报告》中强调的“就业”、“收入”、“社保”三项民生改革举措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我国钢铁生产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钢总产量
1996年超1亿吨,连续10年世界第一,2006年超过4亿吨,占到全球产量1/3。
平均能耗
我国吨钢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
吨钢收入
我国售价300美元,发达国家500美元
品种质量
我国90%的产品为粗钢,高档货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依赖进口
生产率
我国330吨/人年,发达国家450吨/人年
规模
中国钢铁企业1600多家,2006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21家,其中排名前4位企业集中率仅为14%,巴西、韩国、日本、印度、美国、俄罗斯分别为99%、88%、73%、68%、61%、69%
出口比重
中国出口量仅占世界钢铁交易1%,处于20多位

注: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年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
材料二:国务院通过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其目的是使我国成为钢铁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强国。2006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3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20吨以下小转炉、小电炉进入淘汰实施阶段。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增强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某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五年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
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
二个“五年计划”,以下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过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所蕴涵的哲理。

近期,光明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陆续报道了各地“小人物”讲诚信、守公德的先进事迹,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诚信文化到处如花绽放,诚信之树日益根深叶茂。“他们做的看起来都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儿,人人都这样做,就能汇聚成诚信文化之河。”中国市场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均跃说,“当诚信成为一种习惯,人们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对青年学生有何道德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因为房子,我们放弃事业;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创业;因为房子,我们被迫啃老;因为房子,我们不敢养育下一代。”网上流传的这段“80后”青年自嘲的帖子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和思考,这段帖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不规范,房价偏高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为控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我国政府先后采取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购房首付款比例、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个人拥有的住房征收房产税、实行“异地购房限购”与“异地购房监控”、依法制裁不法商人的哄抬物价行为等综合措施,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在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重重压力下,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终于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房价过快上涨对居民的负面影响.(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解决房价过快上涨问题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