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实现13亿人民所期待的“中国梦”,举国上下,戮力同心。相信中国人民一定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能够主宰和实现自己的梦想!围绕“我的中国梦”,某校高一年级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高一年级同学们搜集的一些新闻报道:
素材一:2013年底,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56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
素材二: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西藏、新疆等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素材三:江苏省近年来关停小化工厂5000家,主动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生产赢得空间,以年均增长8.2%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年均13.5%的经济增长,创新驱动、高端制造、绿色发展正在成为江苏经济的“关键词”。
(1)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将实现中国梦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
③实现中国梦要靠包括中学生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   )
(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理由。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于每年春节期间在全球五大洲华侨华人聚居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慰侨访演活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2)依据材料二,从《生活与哲学》上说明在“实干”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做到正确的实践,请你提供两条方法论的建议。

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应如何实现有所作为。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某校高三(2)班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进行学习探究。
探究主题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调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十六大: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十八大: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注:①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2012—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即可,明显偏低(2002—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0.1%)。②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2012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应分别年均增长7%、7%、6.7%。
(1)根据图(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说明十八大提出经济发展“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合理性。
(2)结合上述两个图表,说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调整的哲学依据。
探究主题二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友的两个帖子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3)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网友“淡淡”: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也就上去了。
  跟帖一:
  网友“冻土”:他年收入100万元,我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年收入202万,我年收入还是2万,人均年收入102万,我的人均年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跟帖二:

下表为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GDP
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
人均收入
2008
总量(亿元)
314 045
61 330
15 781
4761
比上年增长(%)
9.6
19.5
8.4
8.0
2009
总量(亿元)
340 903
68 518
17 175
5153
比上年增长(%)
9.2
11.7
9.8
8.5
2010
总量(亿元)
397 983
83 080
19 109
5919
比上年增长(%)
10.3
21.3
7.8
10.9
2011
总量(亿元)
471 564
103 740
21 810
6977
比上年增长(%)
7.8
24.8
8.4
10.9
2012
总量(亿元)
519 322
117 209.75
24 565
7917
比上年增长(%)
7.8
12.8
9.6
10.7

(1)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民富是生产出来的。结合表格运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就业问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 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增幅相比2010年、2011年继续回落。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
材料三 2012年以来,山东省按照中央部署和本省就业形势,以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改善提高就业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就业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全面推进统筹就业、素质就业、市场就业、公平就业,努力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政府在实现高质量就业中怎样更好地履行职责。
(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山东省在推动就业中采取的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