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铁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无处不在,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的金属。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将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2)足量的铁粉和铜粉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分别生成FeSO4和CuSO4
(3)将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
(4)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无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5)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以上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有
A.两种 | B.三种 | C.四种 | D.五种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熔融的NaHSO4电离NaHSO4=Na + + H + + SO2─ 4 |
B.HCO─ 3在水溶液中水解: HCO─ 3+H2O![]() |
C.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的反应: Al3+ + 4OH一= A1O─ 2+ 2H2O |
D.电解Na2SO4溶液的阴极反应: 2 H2O + 2e一= 2OH一+ H2↑ |
下列关于改变条件对活化分子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能增大活化分子的分子数 |
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使分子获得更高的能量,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 |
C.其他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而言,增大体系的压强能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
D.其他条件不变时,加人正催化剂能提高反应体系中含有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H+、NO─ 3、SO2─ 4 | B.Na+、 Al3+、NO─ 3、HCO─ 3 |
C.K+、 Cu2+、 Cl─、 A1O─ 2 | D.Ca2+、 Cl─、SO2─ 3、 NH+ 4 |
20 ℃ 时,将0.1 mol/L Na2S2O3溶液10mL 和 0.1 mol/L H2SO4溶液10mL混合,2 min 后溶液出现明显浑浊(发生的反应为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已知温度每升高10 ℃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 ℃时,同样的反应要明显地出现浑浊,所需时间是
A.48s | B.40s | C.20s | D.15s |
下列过程需要通电才能进行的是
①电离 ②电解 ③电镀 ④电泳 ⑤电化学腐蚀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