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
反应中有NH3产生 |
B |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
反应中有H2产生 |
C |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0 |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
D |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CH—CHO,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
B.该有机物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
C.该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有5个波峰 |
D.该有机物不能使溴水褪色 |
在25℃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c(SO![]() |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后pH=4 |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
D.向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c(OH-) 增大 |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是
A.乙酸和乙醛 | B.丁二烯和乙烯 |
C.苯和甲苯 | D.丙烯和丙烷 |
在25℃的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c(H+)=10-10 mol/L的溶液中: Al3+、NH![]() ![]() |
B.pH=13的溶液中:K+ 、Na+、SO![]() |
C.pH=2的溶液中: K+、NH![]() |
D.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Fe3+、Na+ 、SO![]()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
B.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
C.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
D.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