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 |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 |
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
氧化,当
完全消耗即有
析出,根据
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
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含少量淀粉)10.0
、
(过量)酸性溶液40.0
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
B. | 图中 、 两点对应的 反应速率相等 |
C. | 图中 点对应的 反应速率为5.0 ×10 -5 · · |
D. | 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试验的指示剂 |
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
)在太阳能作用下将
、
转变成
、
。其过程如下:
+
+
+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该过程中 没有消耗 |
B. |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
C. | 右图中△ =△ +△ |
D. | 以 和 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
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 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到出 |
B. | 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
C. | 配置0.1000 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
D. | 检验 时,往试样中加入 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
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原子半径 < |
B. | 的最离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的弱 |
C. |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的小 |
D. | 位于元索周期表中第2 周期、第ⅥA族 |